讲座时间: 3月27日下午1:30;
讲座地点: 曹光彪大楼413
讲座题目:网络软件的生存性
主讲人: 何积丰院士
欢迎教师和同学参加. 本次讲座列入研究生读书报告范围。
何积丰简介
何积丰,男,1943年8月5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1998年任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高级研究员,1998~2005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80年代起,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接着又提出了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直接支持软件的开发。在数据精化方面,给出了处理非确定性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完备方法。
1995年,在总结了多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C.A.R.Hoare提出了程序设计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还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以及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近年来,他研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为减少系统芯片设计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其论文被SCI他引400多次。曾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唯一获奖人)等奖项。
讲座地点: 曹光彪大楼413
讲座题目:网络软件的生存性
主讲人: 何积丰院士
欢迎教师和同学参加. 本次讲座列入研究生读书报告范围。
何积丰简介
何积丰,男,1943年8月5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1998年任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高级研究员,1998~2005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80年代起,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接着又提出了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直接支持软件的开发。在数据精化方面,给出了处理非确定性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完备方法。
1995年,在总结了多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C.A.R.Hoare提出了程序设计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还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以及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近年来,他研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为减少系统芯片设计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其论文被SCI他引400多次。曾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唯一获奖人)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