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8年,始终秉承“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的文化理念,坚持以培养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计算机人才为使命。先后培养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陈左宁、陈纯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下设5个系、4个研究所、3个中心,拥有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设计学及人工智能等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设计学3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工程均被评为A+,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持优势;设计学第四轮学科评估被评为A-,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了更加优异成绩。
学院科研成果卓著。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7项,其中浙大排名第一的有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6项,其中浙大排名第一的有24项。近五年到款科研经费超过21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7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大重点项目22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千万级横向项目27项,荣获高水平论文奖9项。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现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4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项,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9人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