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4月21日(周五)下午2:30
地点: 曹光彪主楼201会议室
主持人: 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 林斌
微软亚洲研究院 李世鹏 马歆
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来学院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进行座谈,将主要介绍微软研究院目前的一些研究内容以及微软学者奖学金的申报等。欢迎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加。
主持人简历:
李世鹏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主任研究员
李世鹏博士于1999年5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网络多媒体组主任研究员。李博士同时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技术助理,负责协调包括网络多媒体组、多媒体通信组和无线与网络组等三个研究组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为信号与图像处理、图像与视频编码、高清电视技术、多媒体在无线与网络上的通信与在线播放技术、可伸缩媒体编码技术、应用层网络技术、数字版权管理及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从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李博士在美国Sarnoff公司(前身为David Sarnoff研究中心及RCA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任研究员。他积极参与数字电视,MPEG,JPEG,图象/视频压缩,下一代多媒体的标准和应用,家用电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他对MPEG-4和H.264国际标准里图像和视频编码技术作出重大贡献,并继续积极为MPEG-21国际标准里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作出贡献。他发明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高质量低成本的高清晰度电视解码器,在1999年春季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上被专家评为同类产品中质量第一。他在图象/视频压缩和通信,数字电视,多媒体,无线通信领域写作和合作超过100多篇学术论文,还拥有有40多项被批准的(17项已批准)或正在批准的相关专利。他写作了Marcel Dekker出版的专著《多媒体系统、标准和网络》(Multimedia Systems, Standards and Networks)(2000)和Wiley&Sons出版的《Wiley通信大百科全书》(The Wiley Encyclopedia on Telecommunications)(2003)中的有关图像和视频编码的章节。
李博士是IEEE电路和系统协会视频信号处理和通信委员会委员,IEEE信号处理协会多媒体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他现任《IEEE视频技术的电路与系统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及《视频通信和图像表达杂志》(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s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副主编。他担任过IEEE PCM2000特别主题主席、IEEE PCM2001会务主席和即将举行的SPIE VCIP2005技术主席。他是十年来第一个同时获得Sarnoff双项成就奖的研究员。
李博士是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导。
李博士于1988和1991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士和硕士学位。他于1996年获得美国宾州Lehigh大学的电机系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史上至今唯一的一个两次郭沫若奖学金的获得者。他曾于1991至1992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任助教。
林斌
微软亚洲工程院 工程总监
林斌1995年加入微软雷特蒙总公司,在互联网商业服务组(Internet Business Service Unit)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在Windows上三个版本的SMTP/NNTP/POP3服务器的开发工作。1998年以来,林斌在交换协议组(Exchange Protocols Group)担任主任工程师,并全程参与了Exchange2000服务器以及在Windows2000上的SMTP/NNTP服务器的大型研发工作。2000年6月,林斌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任新技术开发部经理,全权负责研究院从研究到产品的技术转移工作。2003年11月,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林斌作为工程院主要建院骨干之一,担任工程院工程总监。
同时以微软工程师的身份,林斌还在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任客座教授。
在加入微软之前,林斌于1993到1995年在自动化数据处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Inc)任网络工程师。此前的92至93年间,他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工程师。林斌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在美国Drexel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
地点: 曹光彪主楼201会议室
主持人: 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 林斌
微软亚洲研究院 李世鹏 马歆
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来学院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进行座谈,将主要介绍微软研究院目前的一些研究内容以及微软学者奖学金的申报等。欢迎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加。
主持人简历:
李世鹏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主任研究员
李世鹏博士于1999年5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网络多媒体组主任研究员。李博士同时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技术助理,负责协调包括网络多媒体组、多媒体通信组和无线与网络组等三个研究组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为信号与图像处理、图像与视频编码、高清电视技术、多媒体在无线与网络上的通信与在线播放技术、可伸缩媒体编码技术、应用层网络技术、数字版权管理及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从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李博士在美国Sarnoff公司(前身为David Sarnoff研究中心及RCA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任研究员。他积极参与数字电视,MPEG,JPEG,图象/视频压缩,下一代多媒体的标准和应用,家用电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他对MPEG-4和H.264国际标准里图像和视频编码技术作出重大贡献,并继续积极为MPEG-21国际标准里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作出贡献。他发明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高质量低成本的高清晰度电视解码器,在1999年春季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上被专家评为同类产品中质量第一。他在图象/视频压缩和通信,数字电视,多媒体,无线通信领域写作和合作超过100多篇学术论文,还拥有有40多项被批准的(17项已批准)或正在批准的相关专利。他写作了Marcel Dekker出版的专著《多媒体系统、标准和网络》(Multimedia Systems, Standards and Networks)(2000)和Wiley&Sons出版的《Wiley通信大百科全书》(The Wiley Encyclopedia on Telecommunications)(2003)中的有关图像和视频编码的章节。
李博士是IEEE电路和系统协会视频信号处理和通信委员会委员,IEEE信号处理协会多媒体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他现任《IEEE视频技术的电路与系统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及《视频通信和图像表达杂志》(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s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副主编。他担任过IEEE PCM2000特别主题主席、IEEE PCM2001会务主席和即将举行的SPIE VCIP2005技术主席。他是十年来第一个同时获得Sarnoff双项成就奖的研究员。
李博士是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导。
李博士于1988和1991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士和硕士学位。他于1996年获得美国宾州Lehigh大学的电机系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史上至今唯一的一个两次郭沫若奖学金的获得者。他曾于1991至1992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任助教。
林斌
微软亚洲工程院 工程总监
林斌1995年加入微软雷特蒙总公司,在互联网商业服务组(Internet Business Service Unit)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在Windows上三个版本的SMTP/NNTP/POP3服务器的开发工作。1998年以来,林斌在交换协议组(Exchange Protocols Group)担任主任工程师,并全程参与了Exchange2000服务器以及在Windows2000上的SMTP/NNTP服务器的大型研发工作。2000年6月,林斌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任新技术开发部经理,全权负责研究院从研究到产品的技术转移工作。2003年11月,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林斌作为工程院主要建院骨干之一,担任工程院工程总监。
同时以微软工程师的身份,林斌还在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任客座教授。
在加入微软之前,林斌于1993到1995年在自动化数据处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Inc)任网络工程师。此前的92至93年间,他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工程师。林斌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在美国Drexel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