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上传时间 :2003-04-25    浏览次数 :679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部门:
��2003年4月12日至14日,“第七届全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本科学组《操作系统》分学组的有关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国防科大、华南理工等全国各地60余所高等院校的80余名正式与会代表,以及IBM、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等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郑扣根教授兼本届研讨会主席。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总支书记汪益民教授、院副院长吴朝晖教授、何钦铭教授、陈根才教授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

  随着进入新世纪与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与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更加深入的发展阶段。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关键时刻。为了深化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素质软件人员的需求,尽快赶上世界最新发展潮流,提高我国各大专院校的操作系统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加强从事操作系统教学、研究和生产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士之间的交流,本届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的。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如李善平、陈向群、向勇、陈莉君、罗宇等)介绍了有关操作系统的发展前沿以及各自教学研究工作的体会。会议分别就以下专题进行了讨论:

  1.各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包括教学大纲的制订、教学环节的把握、素质教育的实施、先进教育思想的应用等;

  2.国外著名大学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施情况;

  3.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情况:包括授课方式、实验环节、多媒体手段应用、学生课外活动及撰写研究论文等;

  4.操作系统课程教材建设: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提高操作系统教材的编写水平;

  5.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操作系统厂商介绍当前最新操作系统技术和操作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交流与热烈讨论,会议就操作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操作系统实验的实施环境、教学评价、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达成了共识,并回顾了近年来各高等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实验的状况,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次活动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推动我国操作系统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是又一次有力的推动。会议希望全国高等学校的同行与相关企业携起手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的水平上,推进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大会委员会和全体与会代表对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领导和师生为本次会议的顺利举行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微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对大会的支助表示深切的谢意。


                            2003年4月15日